一棵树见证长株潭绿心保护
长株潭绿心保护条例修正案获通过,与原条例相比表述更全、处罚更严
一片522.87平方公里的绿地,处在长株潭中心地带,湘江穿越而过,青山、湖泊与田园交错。这片绿,被称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3月来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保护好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心保护,连续出台多份文件和配套措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多次作出批示,并深入绿心地区调研。3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修正案》,与原条例相比,表述更全面、处罚更严厉,这正是湖南对长株潭绿心保护的再次升级。
生长在绿心地区的树木,离不开土壤和阳光雨露的滋养。同时,它们见证着湖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心与担当。
湘江蜿蜒北去,围着一座山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座山就是昭山,这条弧线,有人说它是一个蝴蝶结,也有人说它像一条微笑曲线。
被这条微笑曲线所环绕着的土地,就是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核心区的湘潭昭山示范区。仲春时节,示范区里的满眼绿色,正是湖南保护长株潭绿心的一个缩影。
3月28日起,包括这片土地在内的长株潭绿心地区,保护将再次升级——《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修正案》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
绿心核心区,杜家毫连栽5棵树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三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3月来湖南考察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和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
对这片绿心的保护,湖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同在2011年,湖南编制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将绿心划定为生态保护区,2013年,《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在全国首创地方立法保护一片绿地。绿心保护由此进入法治化轨道。
湖南近年来围绕绿心保护做了许多工作。仅以2018年为例,杜家毫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对生态绿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许达哲就绿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专门批示12次。同年12月,杜家毫、许达哲率队来到绿心地区,专题调研中央环保督察及督察“回头看”反馈绿心地区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保护生态绿心,行动之一就是植树造林。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将植树节活动地点选在了绿心。
今年3月19日,杜家毫、许达哲一行来到绿心核心区,一边栽树,一边了解生态绿心保护情况。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无法复制的宝贵资源。今年义务植树活动定在绿心,就是向全社会释放保护生态绿心、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号,非常有意义。”一连栽下5棵树后,杜家毫直起身来,叮嘱林业部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中,既要植好树,也要管好树,要保证栽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许达哲一边植树一边了解绿心规划情况。他要求,要抓紧优化完善生态绿心总体规划,重点突出绿心地区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林业部门尤其要在绿心地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提高资源保护强度、加快生态修复进度,让绿心更绿更美。
拆除老旧厂房,种上树木花草
种下了树,还要让它们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湖南大力关停绿心地区工厂,并对生态进行修复。
“这1亩多地,马上就会种上树木花草。”今年1月2日,株洲石峰区清水塘街道,站在大冲村一块空地上,该区两型办主任刘志介绍,20多天前,这块地上还是一座老旧厂房。
老旧厂房是株洲东方红乳胶有限公司的。该公司属长株潭城市群绿心范围,按照省里和株洲关于保护绿心的要求,该公司需2018年底关停拆除。石峰区去年专门成立绿心地区工业项目退出工作领导小组,调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指挥部入企包干组、转移转型组、就地关停组原班人马,按照“项目停产关闭、生产设备拆除、生态修复到位”要求,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办法,整体推进绿心地区工业项目退出工作。
工业企业退出,烟粉灰尘不见了踪影……绿心内,绿意愈来愈浓。
“通过这些年生态保护修复,绿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生态资源逐步增长,森林蓄积量也在提高,生态价值不断增加。”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介绍,截至2018年底,长株潭绿心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4.41个百分点。据监测分析,绿心地区森林2018年为全社会提供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2.82亿元。
连夜修改草案,不断完善立法
如何守护好这片绿?还需要制度保障。湖南在绿心保护的立法层面不断进行完善。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3年起实施,距今已有6年。3月28日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条例修正案。与原条例相比,新通过的修正案在多个地方表述更全面、处罚更严厉。
原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生态绿心地区的控制建设区内,“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逐步退出现有工业项目”。此次修改,删除“逐步退出现有工业项目”,增加“生态绿心地区的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退出”。
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在3月27日会议下发的原条例与修正案草案修改对照表上,“修改后的条文”那一栏还标着“第十二条内容同左”,一天以后已作出修改。可见立法工作者吸收审议意见,连夜完善立法。
不仅仅是表述更全面,处罚也更严厉。原条例第四十二条中明确,“在生态绿心地区河道内采砂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此次修改,在这句话的之前与之后,分别加上了“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采砂机具”和“有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吊销河道采砂许可证”。
新闻链接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
3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长沙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有关决定、地方性法规案和人事任免案。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主持会议,副主任杨维刚、王柯敏、周农,秘书长胡伯俊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显辉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修正案》,关于批准《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张家界市爱国卫生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的决定。
会议决定接受陈向群辞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的请求,报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案。
刘莲玉为本次会议任命的人员颁发了任命书。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为本次会议任命的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
(文/陈丽安 周洁 彭之舸)
盘点
多处特定区域,都有省级专门法规保护
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21.18万平方公里的潇湘大地上,奇峰险峻、丹霞腾飞、碧水清波。针对这些生态资源的保护,湖南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
2002年,《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东江湖成为全国首个受专门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通过重大项目实施,东江湖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国家饮用水Ⅰ级标准。东江湖保护的法治经验也被广泛关注。
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在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有湘江,后有洞庭湖。今年1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会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今年将抓紧制定修改洞庭湖保护条例。该条例将充分借鉴太湖、鄱阳湖、琵琶湖立法保护先进经验。
不光是水环境保护,湖南在多个领域都出台了针对具体一个地区的立法。例如,2000年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1年元旦起施行,去年7月又进行了修正。
市一级层面的立法就更多了。2017年,《长沙市大围山区域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条例》出台,对以浏阳市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包括浏阳市大围山镇、达浒镇、张坊镇、小河乡在内的地域范围生态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作出相关规定。该条例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相比省内外其他同类法规,《条例》还开创性地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大围山区域内因承担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责任而使经济发展或者生产生活受到一定限制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