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引导:完善央企业绩考核机制的关键
四个引导:完善央企业绩考核机制的关键
(国资委副主任 黄淑和)
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国资委加强央企业绩考核工作,在保发展、提效益,调整优化上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央企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超过7500亿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90%以上的企业超额完成全年考核目标。2010年,中央企业迎来了第三任期业绩考核。
根据目前的新形势、新问题,第三任期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努力推动中央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风险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着增强,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新的任期里,央企要完成上述重要任务,既有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但我国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已率先实现回升向好,这为我们赢得挑战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经验借鉴。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谋划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新的发展趋势已初现端倪。一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绿色新政”,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低碳环保技术等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二是全球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有所削弱,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竞争时代,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将更加激烈。三是全球制度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力量调整,国际金融、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将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国资委要从第三任期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央企业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围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继续在“抓改革、调结构、提质量、控风险、增实力”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价值创造的新飞跃。
要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还不平衡,一些企业内在发展能力提升还不够快,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效益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企业过分追求规模扩张,低效资本占用过多,资本使用效率不高。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际上一些大企业相继破产或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过度扩张,盲目并购,大量资本投资于低效领域。中央企业要以此为戒。在今后发展中,如何引导中央企业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又注重资本回报和发展质量,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围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资本成本意识,不仅要重视生产经营成本,更要考虑资本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保证为出资人提供更多的回报。要高度重视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不盲目追求产能、产量和市场份额。要严守纪律,切实做到“自身不能掌控的高风险领域坚决不投,损毁股东价值的项目坚决不上”。
要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一个显着变化是,下大力气剥离非主业资产、清理低效资产、出售非核心业务,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经过调整,巩固了原有的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主业竞争力。如何引导中央企业做强主业,加大调整力度,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围绕做强主业和实现主业收益最大化,中央企业要着力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重大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价值链的高端集中。第二,按照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要求和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严控投资方向,专注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强化投资项目的经济增加值考核,防止过度扩张。第三,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力争取得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要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消费和投资仍比较疲软,国际资本市场还不稳定,大量热钱从发达国家流出,新的资产泡沫和投资风险还在积聚,不排除再次冲击实体经济的可能。许多国家迫于经济衰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压力,纷纷出台保护措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作出有针对性的微调。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引导中央企业密切跟踪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好风险防范,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做好风险防范是取得企业良好业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当前中央企业要着重抓好以下三点:第一,要牢固树立超前的防范意识,居安思危,坚持稳健经营,经得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尤其是要慎重进入股市、期货等高风险领域。已经进入这些领域的,要规范程序,严格考核。第二,要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针对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难点,优化考核指标设计,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实施动态调整,持续改进。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资金预算控制,从严控制资产负债水平,严格管控现金流量,努力降低经营风险。第三,要有效规避“走出去”带来的风险。充分搞好市场论证和需求调查,加强对境外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和财务、税收、审计制度等风险因素的评估,把各类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要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伤害,一批企业被淘汰出局,但许多企业反应灵敏,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优化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削减成本,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浴火重生的跨国集团不仅巩固了传统竞争优势,而且还通过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如何引导中央企业适应当前竞争格局的新变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围绕引导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业绩考核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态,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的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提高研发效率。第二,要加强成本考核。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比较优势。面对跨国公司大幅度削减成本的局面,中央企业要有紧迫感。要强化成本的全过程管理,降低采购费用,优化原材料使用,改进工艺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确保成本竞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以牺牲长期竞争力为代价,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项目支出不能轻易减少。第三,要加强节能减排考核。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尽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发展方式。
各中央企业要把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作为应对后危机时代新挑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价值创造导向,为中央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有力、更有效的引导。做好经济增加值考核工作,关键是要做到:准确把握“三个导向”,突出抓好“四项重点”,用好用足“四条政策”。
“三个导向”是:第一,突出企业的资本属性,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第二,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引导企业做强主业、控制风险、优化结构。第三,突出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战略投资,更加重视长远回报。
“四项重点”是:第一,提升现有资本使用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改善产品结构,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第二,抓紧处置不良资产,不属于企业核心主业、长期回报过低的业务,坚决压缩,及时退出。第三,提高投资质量,把是否创造价值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标准,确保所有项目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投资收益大于投资风险。第四,优化资本结构,有效使用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要将价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抓住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四条政策”是:第一,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对研究开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第二,鼓励为获取战略资源进行的风险投入,对企业投入较大的勘探费用,按一定比例视同研究开发费用。第三,鼓励可持续发展投入,对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从资本成本中予以扣除。第四,限制非主业投资,对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这些政策,对于提升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央企业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制定配套办法,完善考核制度,确保政策充分发挥效用。
(信息来源:求是)
(信息提供:常德市国资委投资监管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